赵州桥教案(精选9篇)
时间:2025-06-17 演讲稿范文网赵州桥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⒈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⒊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⒋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⒈谈话
中国人民历来是勤劳善良、充满着智慧,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其中就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呢?(长城、故宫等)赵州桥也是我国的古代建筑。它是怎样的一座桥呢,有什么特点呢?
⒉简介赵州桥(播放赵州桥的图片)
打开地图,我国东部的川流映入眼帘,对于跨越河道,有利民生的桥梁,古人有许多幻想和实践,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韩湘子,就因一天造一桥,造福人类而得到赞说。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明了建桥技术,汉代的画像砖上刻有为数不少的拱桥图形。我国现存最早的拱桥,是建于一千三百年前的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横跨赵州(今河北赵县)的洨河之上,全长50.82米[全长应为64.4米],桥面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是一座单孔坦拱式桥梁。拱券[桥梁、门窗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券,读“xuàn”]净跨37.37米,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了。赵州桥由隋朝石匠李春主持设计和参加建造的。
赵州桥的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弓形的,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一般桥都有桥墩,两个桥墩之间的桥洞,都采用半圆形的弧,桥洞的高一般是这段桥身长度的一半,这样桥才稳固。赵州桥如果只用一个桥洞,桥洞两边架桥墩,那么桥洞就得高25米(因为桥长50米),车马行人过桥就会像爬山一样困难。而要想降低桥的高度,就得多修几个桥洞,多造几个桥墩。这样既费工,又费料,桥下行船也不方便。(因为当时造桥全用石料,但那地方石料不易取得,因此造什么样的桥才能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就需要精心设计和建造。)
李春在拱桥建造工艺上进行了重大的革新创造。他创造的坦拱式、敞肩式建桥法,在当时堪称独步,桥梁质量上乘。由于李春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赵州桥结构合理,外型秀丽,富有民族风格,素有“奇巧固护,甲于天下”的美誉。
赵州桥建成之后,成为北通涿郡(今北京西南),南通东都洛阳的交通要冲。历经千年风霜以及车压人行、洪水冲击的考验,至今仍可通行车辆,成为世界桥梁建筑的一个奇迹。 赵州桥建成700多之后,也就是公元14世纪,欧洲才有人造出类似的石拱桥,那就是法国泰克河上建造的一座拱形桥——赛雷桥。但早已毁坏。而赵州桥一直保存到今天,因此更加引起世人注目,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拱桥。
我国古代造桥技艺在实践中继承发扬,留下了许多杰作,如广西侗乡的风雨桥,又称廊桥;河北程阳的永济桥等等。如今,横跨江河湖海的大桥比比皆是,谱写了我国桥梁的崭新一页。
⒊揭示课题
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赵州桥,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音多读几遍。
⒉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⒊教师检查。
⑴检查生字词
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
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前 爪、回首
遥望、双龙戏珠、 才干、宝贵、遗产、雕刻、智 慧
⑵检查课文朗读,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⒈自由朗读课文
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
⒉理清脉络
思考:课文哪一部分是写赵州桥的外形(结构)特点?(2)哪一部分是写赵州桥的美观?(3)
第一段(1)写明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和建造年代。
第二段(2)写赵州桥的外形(结构)特点,以及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第三段(3)写赵州桥的美观。
第四段(4)写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课下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⒈认读字词
⒉朗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体会感悟
⒈品读感悟第一段
⑴指名朗读
⑵研读感悟
①说说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和建造年代。
②“世界闻名”“一千三百多年”说明什么?
(前者说明赵州桥不但在中国,而且在世界是都很有名,表现了这座桥很不一般,突出了它的价值和地位;后者是说历经一段很长很长的时间。想象:在这样漫长的岁月里,赵州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承受了多少人踩车轧,至今仍横架在洨河上,说明这座桥很坚固,设计合理,工程质量高,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⒉品读感悟第二段
①默读分层
第一层(1、2)讲赵州桥非常雄伟。
第一层(3、4)讲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两个特点。
第一层(5)讲赵州桥的作用。
第一层(6)讲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②默读填空
这一段先讲赵州桥非常雄伟,是通过它的具体长度和宽度来说明的。接着介绍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两个特点:一是桥下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二是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小桥洞。然后讲赵州桥的作用。最后讲赵州桥的设计优点:一是坚固,二是节省石料。这种高超巧妙的设计称得上“世界之最”。因此,说它是建桥史是的一个创举。
③出示:“赵州桥非常雄伟。”
理解:这是一个总起句,后面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写。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这种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说明赵州桥的雄伟的?(长和宽。比如说,一个教室的长是9米左右,50多米就有五六个教室那么长,9米大约是一个教室的长。)“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说明什么?(这座桥功能齐全。这种各行其道的设计,体现了设计者的聪明才智,这一思想对以后桥梁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师:课文写赵州桥的雄伟,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在学生朗读时,可以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些数字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把“雄伟” 的气魄读出来。
④设计上有哪两个特点?(对照图)
⑤其作用是什么?(平时……,发大水时……)
⑥这种设计优点是什么?(既……又……)用“既……又……”练习说话。
⑦出示: “这种设计在建桥是一个创举。”
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创举”,字典中的解释: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是隋朝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这是李春的首创。是没有先例的。)
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是一个创举?(因为这种设计既……又……,所以……)
⑧想:这种设计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吗?(符合:一是平时水少,发大水时水多;二是赵州桥全用石料,但此地石料不易采得。)
⒊品读感悟第三段
①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美观)作者用哪句话把上一段写其坚固和这一段写其美观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句)
②默读课文,填空
桥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③作者主要抓住什么来讲赵州桥的美观的?(主要抓住桥两侧石栏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师:栏板上的雕刻也属于石雕,在石头上雕刻想像有多大的难度。(一般的石匠是难以胜任的。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赵州桥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说明雕刻很有深度,很有功夫。)
④雕刻的龙个是什么样的姿态?句中的分号起什么作用?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分别介绍了三种龙的不同姿态。第一种“相互缠绕,吐着水花”。“缠绕”指两条龙的身体绕在一起。第二种“前爪相抵,回首遥望”。“飞龙”是说腾空飞起的龙。“抵着”是用前爪顶着之意。“回首遥望”是说它们前爪虽然相互顶着,头却没有相对,而都回过头看着远处。第三种“双龙戏珠”,是两条龙在玩一个珠子。“戏” 是玩之意。句中的分号表示并列关系中的停顿。这三个小分句描述了龙的一种种生动的姿态,每种不同的姿态之间用上分号加以区别。)
⑤理解最后一句。(看出把龙雕刻得生动逼真。“所有的龙”,既包括前面列举的三种姿态的龙,也包括没有讲到的其他姿态的咯功能,指的是栏板上雕刻着的每*。这些图案使人感到赵州桥不仅是一座具有实用价值的桥,而且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从科学性到实用性,从实用性到艺术性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⑥作者是用哪句话把上一段写其坚固和这一段写其美观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句)理解这句话的作用?(这句话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也是二、三段内容的概括句。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隐含的意思就是前面的内容讲了“坚固”,下面的内容即将要讲“美观”。也就是第一个分句总结了第二段的主要内容,第二个分句提示并概括了第三段主要的内容。有了这一过渡句就自然地把二、三段联系在一起。课文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显得眉目清楚。学生在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时,不一定要求说出很深的道理,只要学生了解到,这个句子既概括了前面的内容,又引出了下面的内容就可以了。)
⑦这一段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主要讲什么?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写的?用“不但……而且……”练习说话。
(先用“不但……而且……”这个过渡句,点出本段讲述重点——美观;再具体讲图案精美;最后总结赞美。采用“总起——具体——总结”这一形式写的。找出总起和总结句。)
⒋品读感悟第四段
①朗读,理解“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②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①赵州桥设计的很有特色。②赵州桥雄伟、坚固,已有1300多年了还完好无损。③赵州桥美观。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赵州桥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后人引以为自豪的。赵州桥的构造以及栏板上图案的设计,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龙,谁也没有见过。它的形象以及各种不同姿态,都是凭借人们的想象画出来的。桥的建造和图案的雕刻都需要精湛的技艺,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才干,由此可见,赵州桥不仅是一座具有实用价值的桥,而且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从科学性到实用性,从实用性到艺术性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所以……)
③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三、全文总结
⒈在通篇文章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不仅是在介绍桥,赞美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我们更能够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时充满着的骄傲和自豪的感情。所以,读课文时,我们要站在作者的角度,既表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情绪,也表达出自己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情感朗读课文,
思考: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
⒉中心:这篇说明性的课文通过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⒊教师小结: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赵州桥参观学习,如今赵州桥旁,竖立着李春的塑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建筑师。可见赵州桥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赵州桥教案 篇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二能力训练点
查字典理解词语;运用“参加”、“而且”造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三德语渗透点
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重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二解决办法
通过深刻理解语言文字、观察投影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赵州桥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自学课文片断,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发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具准备
赵州桥彩色投影片,赵州桥栏板的录像带,文字投影片,生字词卡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刀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赵州桥)
(二)看图议桥
这座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是一座石拱桥。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小结:投影片显示出的赵州桥,大家一看就觉得它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大桥。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中间虽然没有一个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这独特的设计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设计出于何人之手?大桥建造于哪个年代?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学完课文大家就会清楚。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
1. 出示生字卡片,要求读准字音。
2. 理解生字。
赵县:在河北省,古代叫赵州。
隋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离现在1300年。
石匠:本文石匠是指隋朝的李春,是设计赵州桥的建筑师。
设计:在建桥之前的周密思考,精新绘制图样,就叫设计。
冲毁:冲破。
3. 自由读课文,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两遍。
4. 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卡让学生读。
5. 指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最后一个自然段可全班齐读。
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周桥的什么?
2. 小组讨论交流。
3. 小组代表发言,各组代表相互补充。(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还告诉赵周桥是世界闻名的,板书:世界闻名)。
4. 理解“世界闻名”先用查字典方法来理解。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深入研究,为什么赵周桥这样一座石拱桥却闻名于世界?留在课文全部内容学完之后再回答。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⑴这个自然段共有6句话,先读前2句,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第①句概括地写赵周桥非常雄伟。第②句具体写大桥的雄伟,使用具体数字写了桥的长度,宽度,用既能走车,又能走人,进一步说明桥宽。两句都是写桥非常雄伟。)
【板书:雄伟桥长桥宽】
⑵读③④两句边读边想: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第一特点,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板书:没有桥墩一个大桥洞4个小桥洞】
⑶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读⑤⑥两句话。(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板书:既……又……】
⑷对照板书有顺序地说一说第二自然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先讲赵州桥非常雄伟;再讲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两个特点;最后讲了桥的优点。)
导语: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了作者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有关赵州桥的情况,使我们对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者的介绍,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深刻理解语言。
⑴出示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理解“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第二自然段的③④句)
⑵理解“创举”。字典中的解释:开始做。
⑶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句话的意思。(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是隋朝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这是李春的首创。是没有先例的。)
⑷投影忠的第二个句子除了告诉我们赵州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实际上也就告诉了我们桥怎样:(桥很坚固)
⑸远在1300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这样雄伟、坚固的赵州桥,这说明什么?(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的,是有才干的……)
导语:显然文章在介绍桥,赞美桥的同时也在赞美谁?(赞美建桥的人,赞美劳动人民)因此在朗读时要读出赞美之情。
3、朗读训练。
4、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六)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1、2自然段我们知道赵州桥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它仍然那么雄伟,那么坚固,真不愧为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古老的桥梁。
2、扩展。
(1)赵州桥在()省()县。赵州桥也叫()桥,它是()朝石匠()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有()多年了。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既()又()。
(3)赵州桥为什么会世界闻名?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预习第3自然段。
预习提纲: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描写了几种龙的姿态?
(3)“所有的龙”指的是哪些龙?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2自然段,回顾这个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赵州桥非常雄伟、也很坚固)
导语:赵州桥除了雄伟、坚固以外还有什么特点?接着学习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这段的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说桥“坚固”是哪一段?(第二自然段说桥坚固)这一段说桥怎样:(桥美观)
小结:这句话由两个小分句组成,前一个小分句与上边一个自然段紧密相连;后一个小分句又与本自然段紧密相连。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了连接作用。这句话在第3自然段又起了什么作用。
2、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第1句话的第2
个小分句概括地写桥美观,其他内容是具体地写桥的美观)
3、具体描写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作者具体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4、理解“雕刻”。(一种工艺,本文指在栏板上、刻凿图案)
栏板上的雕刻也属于石雕,在石头上雕刻想像有多大的难度。(一般的石匠是难以胜任的。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赵州桥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说明雕刻很有深度,很有功夫。)
5、欣赏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出示投影或录像。(电教手段可以超越时空,把学生带到赵州桥上,使其身临其境,亲眼目睹那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学生在欣赏美,感觉美的同时自然也就会感到这一历史遗产的珍贵。)
6、让学生讲述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在学生观看了投影或录像之后,也就是在“欣赏美”,“感受美”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美”。)
7、研究书中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
⑴这段里写了几幅雕刻图案(3幅)
⑵这3幅图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之处:①画的都是龙②画的都是两条龙。不同之处:姿态不同。)
⑶栏板上只有这3幅图案吗?为什么选择这3幅图案?(栏板上有许多幅图案。这3幅是最精美的。)
⑷作者只描写了3幅是最精美的图案,其它图案雕刻怎么样?出示文字投影片:“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所有的”指桥上栏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是作者的想象。因为雕刻得太逼真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真像活的一样”是因为雕刻的太精美了,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的高度评价。)
8、朗读训练,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是优美的,所以我们读这段时,声音表情都应是甜美的。
9、作者是怎样写桥的美观的(对照版书:先概括写桥很美观,然后具体写栏板上图案很精美,又写了3幅最精美的图案,最后写所有的龙真像活的一样。)
10、按这个顺序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出示文字投影片:“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理解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智慧:聪明。
才干;才能、本领。
历史遗产:祖先,历史上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再引导学生面对全文思考这个问题。(①赵州桥设计的很有特色。②赵州桥雄伟、坚固,已有1300多年了还完好无损。③赵州桥美观。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赵州桥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后人引以为自豪的。)
3、造句练习:参加,而且。
(四)总结、扩展。
教师小结: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赵州桥参观学习,如今赵州桥旁,竖立着李春的塑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建筑师。可见赵州桥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⑴朗读全文。
⑵背诵2、3自然段。
⑶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⑷学习生字的字形。
七、作业布置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查字典理解生字词
八、板书设计
桥长
雄伟
桥宽
没有桥墩
赵州桥 坚固 一个大桥洞 创举 既……又……
4个小桥洞
有的
美观 精美图案 有的 所有的真像活了一样
还有的
赵州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能照样子一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教学要点:
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学习车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新课:
你们看见过哪些桥?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扛大桥、上海南浦大桥等)。
板书:赵州桥。教学生字“赵”“州”。
师赵州桥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大桥。这座桥为什么能闻名于世界呢?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听录音看课文,了解课文梗概。
(三)自字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表上的生字,掌握字的音、形。注意“砌”字的结构,“慧”、”互”、“匠”等字的笔画笔顺。
2默读课文,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不懂的词语,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五)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正确地读,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
赵州桥教案 篇4
一、 说教材
《赵州桥》是鲁教版语文第五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课文,意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赵州桥》这篇说明性的课文,从建筑艺术这个侧面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它的语言简练、准确,又是一篇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优秀范例。
三年级是由以识字教学为主的低年级向以阅读教学为主的高年级过渡的阶段,首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联系学生实际和课文内容,我这样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15个字。正确读写“隋朝、雄伟”等18个词语。朗读课文读出自豪感,积累、背诵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赵州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为达到本课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在课前了解关于桥的一些知识,如,桥有哪些种?世界上著名的桥有哪些?等等。
二、 说教法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学习的规律。”根据本课文本特点,我将采取 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自由表达,并辅以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前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三、说学法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学生便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通过一二年级的语文学习,学生基本能够利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在本课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从词到句到段,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功感,会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都见过什么桥?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参观我国的一座名桥,它就是——(板书:赵州桥)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出示本课生词,多种形式练读,教师相机正音。并在读词的过程中随机处理“ 隋朝”“石匠”这两个词。
“隋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距离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了。
“石匠”(文中的石匠指的是谁?)
(出示李春头像)这就是隋朝的李春,是他设计并参加建造了赵州桥。
3、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听后交流读了课文你对赵州桥有了哪些了解?
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既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也符合儿童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同时根据中年级段特点,引导学生借、助对词语的认读,进一步打实基础,积淀语言。
三、精读课文
(一)朗读课文第二段,感受赵州桥坚固与独特
1、 那么这座世界闻名的赵州桥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提醒学生注意:默读要不指读,不动唇)
指读学生所画的句子,(教师出示第二自然段的2、3、4句),其他同学边听边看,看看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2、教师指导朗读:桥长50多米,有 9米多宽,比我们的教学楼还要长,比我们的教室还要宽,这么长的桥在1300多年前的隋朝真可谓是非常雄伟了。由此引导学生读出赵州桥的雄伟。
在这一环节,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字与教学楼楼长和教室宽度相比较,使学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
3、感受到了赵州桥的雄伟,让我们再读读这几句话,这一次边读边借助插图,对照一下,必要的地方还可以在图上指一指,自己先来练一练。指名到台前指着大屏幕介绍赵州桥的样子。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我启发学生思考:
4、一个大桥洞,四个小桥洞,这种设计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再去读书,边读边思考,也可以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来理解这种设计的好处一方面是据有关数据介绍,这种设计节省了大约500吨的石料,大大减轻了桥的重量。
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正因为这种设计,才使赵州桥历经8次大地震而不倒,54次大洪水而不垮,无数次战乱而不毁。时值今日,1300多年过去了,它依然屹立在洨河之上。它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此时板书:创举)
随机理解:什么是创举?先让学生结合查词典说说词义,然后启发学生结合你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来谈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创举?(比欧洲早了整整1100年)
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朗读:了解了赵州桥不仅设计巧妙,而且这种设计在世界桥梁史上是首创,比欧洲早了整整1100年,这是设计者李春,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呀!此处,你想说什么?
带着自豪的感受齐读“这种设计……”。
以上环节在体会赵州桥设计的独特时,我抓住“创举”这个词,牵一发而动全身,加深理解,提升感悟。首先由“创举”的字面含义说起,强化学生运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接着从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当中,说说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创举,从而体会到赵州桥不仅设计巧妙,而且这种设计在世界桥梁史上是首创,比欧洲早了整整1100年,这是设计者李春,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带着此时的感受再谈感受,再读课文,使整个学习有过程,有思考,有收获,有情感的共鸣。
(二)朗读课文第三段,感悟赵州桥的美观
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引入第三段的学习: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设计独特,而且还非常美观呢。由此导读第三段,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为学生播放一段赵州桥的视频,让学生形象感知赵州桥栏板上图案的精美,加深理解和感受。此时再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出赵州桥的美观就水到渠成了。
此时我还设计了拓展想象练习:引导学生:从刚才录像中看到,栏板上还有许多龙,姿态各异,还有什么样的呢?教师引导:有的刻着……有的刻着……
(三)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课文读到这儿,你能来谈一谈赵州桥之所以世界闻名是因为什么吗?引导学生总结全文,体会到赵州桥不仅坚固而且美观,它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大创举,感受到赵州桥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由此引导学生满怀自豪的心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作业设计:1、继续带着自豪的情感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部分抄下来。
3、济宁是运河之都,古老的运河穿城而过,遗留下名桥数十座,了解济宁桥的历史,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创举
15、赵州桥 世界闻名
精美
赵州桥教案 篇5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2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思路:
教学本课时,要从整体入手,通过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细读课文,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泛读课文,回顾总结等步骤,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和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而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指导书写“毁”字。
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言。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赵州桥》(板书课题)。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
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4)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第1段的学习过程是以朗读为主线,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是:一读,了解写了什么;二读,抓住词语,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三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4)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其建筑结构在建桥史上的创举。
(5)“创举”是什么意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指怎样的设计?理解“既……又……”句式。
出示文字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①划线部分的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片。
②出示投影片后要求学习朗读。第一遍朗读按课文原句顺序进行。第二遍朗读时可将前后两条划线部分内容互相交换。这样,使学生从朗读的实践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体会并列句式关联词语的使用。
③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说出“减轻”和“节省”的反义词。)
(6)指导学生以赞美的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7)引导学生小结:赵州桥非常雄伟,十分坚固。
3、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用文字投影片练习填空: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①划线部分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复片,便于学生完成填空后,变换句子的顺序反复朗读,从实践中理解分号的作用。
②在练习完毕,从实践中使学生了解分号的实际作用后,启发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写法。)
(3)小结:赵州桥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4、学习第4自然段。
(1)思考:课题是“赵州桥”,课文1至3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
(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三、读课文,回顾总结。
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2、填空:这篇课文讲的是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它的建造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赵州桥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赵州桥》这篇是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这篇课文,从建筑艺术这个侧面,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目标】
1、会认“县、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爪”,会写“赵、省”等13个字,重点指导书写“省、匠、史、慧”4个字。正确读写“赵州桥、石匠”等1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第3自然段是通过列举桥栏上雕刻着的图案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并正确抄写这一自然段。
4、能用给定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赵州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5、了解课文典型的构段方式,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认识过渡句。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典型的构段方式,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认识过渡句。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中,前后鼻音的字和翘舌音的字比较多,教学时要注意正音。“爪”的甲骨文形似一只手,其造字本义是用手抓住,它是一个多音字。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联系已经学过的字和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自主识字。本课可重点指导“省、匠、史、慧”4个字的书写。
2、理解运用
“赵州桥非常雄伟。”这是一个总起句,课文接着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它们都是围绕“雄伟”这个词展开的具体描写。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清楚的方法。“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体会并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3、积累表达
本课词语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学生很熟悉的,可以自行识字练写的,如“中间、河面、流水、而且、水花”等;还有一类是需要教师稍加引导的,如“石匠、桥洞、双龙戏珠”等,这类词语需要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让学生运用文中重点词语,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桥梁方面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2、会认“县、拱”等10个生字,理解并运用重点词语。
3、指导书写“赵、省”等10个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师:请同学们欣赏图片。(课件出示各种桥的图片)
2、引入课题:1400多年前,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了一座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这座桥叫什么?(课件出示赵州桥图片)
3、说一说:赵州桥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指导书写“赵”: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的捺要写得舒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板块二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用笔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生字,指名拼读,认读。
课件出示:
县
拱
济
匠
计
横
史
爪
智
慧
历
4、检查生词的认读。(课件出示生词)
课件出示:
赵州桥
石匠
设计
创举
冲击
节省
而且
各自
似乎
体现
人民
智慧
才干
历史
5、指名学生读,同桌间互读,相互检查。
(1)正音:“横”是后鼻音。
(2)结合语境学习多音字“爪”。
(3)相机指导部分词语。
【设计意图】字词的落实,是学好课文的关键。此环节重点要求学生读准生字新词,从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块三
初读课文,理清内容
1、自由读文,梳理结构。
(1)课文一共有四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呢?上节课,我们跟着流程图感知了《纸的发明》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继续利用流程图感知《赵州桥》一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课件出示:
(2)交流反馈。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预设1:第1自然段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历史,也就是基本情况。
预设2:第2自然段是围绕“赵州桥非常雄伟”来写的。
预设3:第3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美观。
预设4:第4自然段写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意义和价值)
(3)小结学习方法:我们根据流程图,学会抓关键词提炼主要内容,很快就知道文章写了什么。
2、首尾结合,读出文章的意思。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谁来读读第1自然段?
(2)理解“世界闻名”。
①它可以换成什么词?(远近闻名、中外闻名)
②资料补充。(课件出示资料)
③用“世界闻名”造句。
④指导朗读。
(3)赵州桥之所以世界闻名,是因为它凝结着无数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①课件出示。
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②引读,齐读。
③指导书写“智慧、历史”。
慧:上下结构,下面的心字底要写得扁些、宽些。
史:独体字,“口”要写得扁些,撇、捺要写舒展。
④学生练写。
⑤作业展评。
3、收集资料。
收集关于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资料。
【设计意图】如何让学生从“学习”到“学会”?课堂上延续《纸的发明》的学习方法,根据流程图,抓关键词,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块四
指导书写,掌握结构
1、田字格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省、县、匠、设、计”。
2、注意观察字的结构布局,说说怎样写才美观。
3、学生交流:“匠”是半包围结构,可以对比学过的“匹、巨”进行学习;“省”下面是“目”,不要写成“日”;“县”上面框内是两横,不要多写一横。
4、教师提示:书写时要坐直,保持正确的姿势。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6、作业展评。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下来。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特别是中心句,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3、指导书写“创、举”2个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赵县、河北省、石匠、设计、历史、智慧)
2、校对、改正,再齐读词语。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结合思维导图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思维导图)
4、交流反馈。(世界闻名、雄伟、坚固、美观)
5、请同学们默读2~3自然段,边读边找出介绍赵州桥两大特点的句子。
(1)通过交流找出句子。
课件出示:
赵州桥非常雄伟。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2)教师板书:雄伟、坚固、美观。
(3)学生齐读这两句话。
(4)理解过渡句: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过渡句。
【设计意图】通过听写词语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结合思维导图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课文结构,通过过渡句了解赵州桥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板块二
品味语言,学习方法
1、了解赵州桥的“雄伟”。
(1)指名读。想想赵州桥的雄伟体现在哪里。
(2)学生交流。
(3)学习第2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话。
课件出示: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①引导体会。抓住重点短语“五十多米长、九米多宽”,这里用具体的数字来表现赵州桥的雄伟。
②对比理解。结合生活中的数据引导学生体会。
示例1:我们的教室长10米,赵州桥相当于5个教室的长度。
示例2:我们的教室宽6米,赵州桥差不多有一间半教室宽。
③虽然赵州桥和今天的大桥相比不算什么,但是在1400多年前,这可是独一无二的。
④朗读指导。
(4)学习第2自然段中的第三句话。
课件出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
②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及短语,如“全部用石头砌成、横跨、三十七米多宽”。
2、了解赵州桥的“坚固”。
(1)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赵州桥的坚固的'?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3)指名读。讨论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坚固)
(4)赵州桥这么坚固,是为什么?请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看看赵州桥跟其他桥相比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5)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没有桥墩、一个大桥洞、四个小桥洞。
3、理解“创举”。
(1)指导书写“创举”。写好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
①“创”的左边是“仓”,不能写成“仑”。“举”的下面是两横。
②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③交流评议。
(2)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3)“创举”是什么意思?
(4)语言积累:用“创举”说一句话。
(5)齐读句子:这么长的桥……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6)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
(7)语言积累:用“既……又……”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雄伟、坚固”,围绕中心句品词析句,在比较中感受赵州桥的特点。本环节既关注了段落的结构,又品悟了语言的精妙。
板块三
积累语段,活学活用
1、请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赵州桥的美观的语句。
2、学生交流。
3、作者写了龙的几种姿态?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说。
4、课件出示赵州桥石栏上精美的图案,体会赵州桥的美观。
5、指导朗读。
①这么美的图案,你们能读出来吗?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话。
②指名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③学生评价。
④同桌做动作朗读。
6、从句子“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中的“真像活了一样”,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7、语言训练: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段话吗?学生练写,交流讲评。
板块四
学会构段,练习复述
1、了解构段特点。
(1)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讲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
(2)这两个自然段的开头第一句话和后面的内容是什么关系?
(3)小组交流。
(4)小结学法:先总说,再具体描述,这样的构段方式就叫总—分结构。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运用这种写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2、练习复述。
(1)假如你是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课件出示:
世界闻名
雄伟
创举
坚固
美观
(2)师生交流导游词的开头和结尾怎么说。(课件出示示例)
课件出示: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世界闻名的赵州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的介绍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3)小组内练说。(教师只提供一个范本,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导游词的开头和结尾)
3、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围绕所给的总起句——“六一会演的节目可真精彩”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先了解作者围绕一句话展开描写的方法,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练习,最后通过导游词的形式,运用中心词语进行课文内容的复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以读为抓手。
抓住中心,认真品读。读,是学生感悟文章情感、把握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根据这一阅读目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默读找出段落关键句、中心词。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2、关注表达,从说做起。
说,是学生阅读感受、阅读思考的有效输出途径之一。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初步交流自己的感受,再通过表演的方式感受作者语言描写的准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作者是如何既有条理又生动地把图案的精美写清楚的,最后让学生代入导游的角色,借助关键词语将赵州桥的特点说清楚。在引导学生练习说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一学习任务。
赵州桥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赵州桥》是语文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从雄伟、坚固、美观三方面介绍了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第一段介绍了赵州桥的坐落地点、设计者、建造年代。第二段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这与它的独特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围绕设计这个重点词,课文先写了赵州桥的设计特点,再写这样设计的好处。第三段重点词是“美观”在介绍赵州桥的美观时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排比句表现了桥的美观。第四段写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赞扬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オ干。
【学情分析】
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学生有较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图片欣赏和文献资料,学生能更清楚地了解赵州桥,并从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入民的智慧和才干,増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感受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
2、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特性和作用。
3、学习总分的写作手法,并试着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及设计的合理性和独创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2、体会重点语句,领会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总分写作手法并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深入了解桥文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晚上李老师收到国外的朋友Alen的.一份邮件,她说啊,他最近在研究中国的古建筑,她还特别之处,对我们的赵州桥特别感兴趣,那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能不能简单地向她介绍一下赵州桥呢?用上老师给出的句式“赵州桥真啊!”
2、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雄伟、坚固、美观”
3、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Alen,一起走近赵州桥,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感受赵州桥的“雄伟”
1、浏览课文,找出那一段写了赵州桥的雄伟。
2、找一找,画一画哪些具体语句突出了赵州桥的雄伟?结合图片欣赏直观感受雄伟。
3、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能更直观地突出赵州桥的雄伟。
4、用洪亮的声音,把赵州桥的雄伟读给Alen听。
四、体会赵州桥“坚固”的设计特点
1、“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中“这种设计”指什么?看图片,直观感受。
2、“这种设计”的好处是什么?找一找,读一读,体会自豪和骄傲。
3、用自豪和骄傲的感情,把赵州桥的坚固读给Alen听。
五、欣赏赵州桥的“美观”
1、段首“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过渡句及其作用。
2、哪些图案表现了赵州桥的美观?读一读,找一找你最喜欢的图案。
3、小组互读,用手势表演你最喜欢的图案。
4、该段前两句与后半部分的关系:总分关系。
5、因美而背诵,根据提示背给Alen听。
6、感悟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六、 小结与训练
1、这节课我们带Alen感受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也学习了一种新的写作手法,叫做“先总写,后分写”,请大家根据提示,用这样的写作手法写一段话。
2、交流展示。
七、作业
用自己的话向家人介绍赵州桥。
赵州桥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阅读中自主识字,并积累词语“创举冲毁节省坚固美观雕刻缠绕智慧遗产”。
2.运用关联词“不但……而且……”或“既……又……”写句。
3.学习运用抓过渡句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
4.在归纳文章内容的过程中,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难点
领会赵州桥单孔弧形设计的特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1、收集各种桥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准备实验材料:铅画纸条、橡皮等文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桥”)你们一定见过各种各样的桥,其中不乏有这几座(ppt),说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座桥呢?(交流)
教师归纳整理:一般石桥都有桥墩。
两个桥墩中间的桥洞呈弧形的石桥叫做石拱桥。
石拱桥有单孔桥和多孔桥的类别。
说明: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并进行整理,筛选,最后进行表达。
2.(板书课题:赵州桥)
师:在中外桥梁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赵州桥就是一座单孔弧形桥,也是全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它是怎样的一座桥呢?让我们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接龙读课文,纠正字音(分节朗读;读读词语,)
(媒体出示:洨河隋朝缠绕似乎砌成前爪)
2.要了解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哪些内容一定要介绍?
师归纳并板书:
你说的是“赵州桥在哪里?”
——桥的位置;“赵州桥别名叫什么?”
——桥的别名;“赵州桥建于什么时候?”
——建造年代;“赵州桥是谁设计的?”
——设计者;“赵州桥有哪些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赵州桥在我国历史上所处的地位”
3.刚才读了课文,哪些内容你已经了解了?(板书:雄伟坚固美观)
三、研读课文
1、(出示:课文第一节)
课文的第一小节说清楚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造年代、设计者,语言十分简洁,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课文的哪几小节具体说明了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呢,请大家默读课文。
3、交流。
(1)2、3小节具体说出了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
(2)(ppt: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师:这句话选自课文第三小节的第一句话不仅总结了上文——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还引出了下文——赵州桥美观的特点,这是一句过渡句,我们可以用它来概括2、3小节部分的主要内容。
4、自学第2、3节,出示要求:
(1)读:读读课文2、3小节。
(2)找:找找文中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赵州桥是雄伟、坚固、美观的。
(3)说:就赵州桥的一个特点,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体会。
5、课文是怎样写出赵州桥雄伟的?
(1)(ppt)它的桥长大约有我们的10个教室那么长;桥宽比我们的3个教室还要宽;它全部用石头砌成,构造非同一般,十分气派……
(2)师:我将这句话改成这样,你看那句好?
6、课文又是怎样写出赵州桥的坚固的?
生:有1300多年的历史;桥的构造特殊不易被大水冲毁。
ppt: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这种设计指什么?
(2)看图说说:
出示:赵州桥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拱顶的左右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说明:用填空形式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既理解关键词语和短语的意思,也是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背诵课文段落作铺垫。
(3)理解词语:创举
①“创举”一词是什么意思?文中的“创举”指什么?
(创举指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文中形容赵州桥巧妙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从没有过的。)
②这样的“创举”有何意义?
出示:看图,运用提示的词语说一说。
没有……只有……各有;既……又……
说明:赵州桥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拱顶的左右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它既能减轻冲击、增强抵御能力,又减轻重量、节省石料,而且还能承受普通桥所不能承受的重量。桥的造型是隋朝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是李春的首创,是没有先例的。因此说,它是建桥史上的.创举。这一板块的教学,是通过抓住小节中的关键词句,围绕关键词句的理解,归纳了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
7、读读课文,做做实验:用纸片、橡皮等文具模拟平面桥和拱形桥的承重能力。
得出结论:拱形桥比平面桥的承重能力大得多。
说明:用铅化纸做实验——学生对于小桥洞的作用没有形象的理解。这里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设计小桥洞的原理。
8、出示:赵州桥建成700多年之后,欧洲才出现类似结构的石拱桥,如14世纪法国的赛雷桥。但后者在180年前已遭毁坏。而赵州桥历经地震,任凭风吹雨打,仍然屹立在原处。
9、课文又是如何写出体会赵州桥的美观的?
(1)理解词语
ppt: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
(2)看图运用句式说一说
ppt:有的……有的……还有的……
(3)用一个成语概括栏板上图案的特点。(栩栩如生千姿百态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4)借助填空背一背:
出示桥面两侧有,栏板上雕刻着: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龙似乎。
10、齐读最后一节(出示)。
四、总结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2节抓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第3节找合适的词语来概括句意)
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了一座单孔石拱桥。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桥洞顶上各有两个桥洞,不仅增加了排水面积,减少了水流阻力,而且又节省石料,减轻了桥身重量,增加了桥的稳定性。它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石栏的栏板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的图案。它距今有1300多年,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2、黄浦江上一共横跨了几座大桥?它们各有什么不同之处?
(斜拉桥、钢拱桥……)
课后,请收集世界上桥的图片,选一幅配上文字,向同学们作介绍。
赵州桥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桥,也走过各种各样的桥,对吗?
你能把你见到的或走过的桥告诉大家吗?(生说)
是啊,我们曾经踏过乡间那小小的石板桥,也走过县城那雄伟的嘉陵江大桥,还在电视中见过各种各样的现代化大桥。可是,今天我们要走进的却是一座1300多年前的石拱桥。他就是横跨在河北省赵县小河上的赵州桥。(板书齐读)
二、品读课文
1、紧扣主线,研读课文。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到语言文字中去细细的游赏这座世界闻名的桥。请打开书,翻到74页。请你们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不过,在读课文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看:{读课文,想一想,再填空:赵州桥是一座的桥。}
2、交流汇报,感悟课文。
(1)品读:雄伟的桥
谁来告诉我们你的感受,赵州桥是一座(
)的桥?
你从哪个自然段感受到他的雄伟?(评:你读书真用心,边读边思考,习惯非常好)
现在我们比比看,还有谁比他更细心,能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最能表现赵州桥气势雄伟的句子。请大家拿起笔,边读边画出来。
(生勾画,师巡视)
谁来读?(抽生读)(评:)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再次感受兆周桥的雄伟。(齐读)
不知你发现了没有,在我们刚才读的这几句话中,有几组数字,他们是
对,就是这几组数字,让我们对赵州桥有了更准确的了解。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会用到,请大家读这段话:
雄伟的嘉陵江大桥横跨在米多宽的河面上。桥长,有多宽,中间行车,两旁走人。
(2)品读:坚固的桥。
孩子们,赵州桥不但雄伟,而且还是一座的桥?
刚才,我们在感受桥气赵州势雄伟的时候,运用了朗读、勾画、体会的方法,现在,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在第二自然段的后面几句话中去品读、感受他的坚固吗?(生自学)
你从那句话中感受到兆周桥的坚固?(生读
时评)
这种设计到底是怎样的设计,请看图。(幻灯)你能用书上的语言来介绍吗?(你介绍的真好)
让我们来读读这段文字,一起来感受这种巧妙的设计。(齐读)
作者把对照周桥这种巧妙设计的夸赞藏在一个词语中,细心的孩子们,我想你们一定能找到的。(生说)
读读这句话。(生读)
我们还可以把这个词换成另外一个词,试一试,是什么?(创新)
是啊,在赵州桥没有出现之前,从未有过这样的设计,正因为有了这种设计,才让赵州桥屹立了1300多年而不倒,学到这里,我真想说,赵州桥,真是一座的桥。
(3)品读:美观的桥。
我们来到赵州桥,除了感受到他的雄伟、坚固,还让我们感受了他的
是啊,凡是来到赵州桥的游客,都留恋忘返,惊叹于赵州桥桥栏两侧那精美的雕刻,虽然我们不能去亲眼目睹,但作者用了美的语言给我们做了描述,现在我们请我们班读书读的的男女生各一名来读读课文的第三段,其于同学请轻轻地闭上你的双眼,让我们一起踏上那千年沧桑的桥面去细细的观赏。(生读
评:不愧是我们班的读书能手,读的真好)
孩子们,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们看到的画面真美,让我们来美美底读一度。
读的不错,这次水平很高,一个字都没错,也很有感情。想不想读的更美一点儿?生:想。
师:我有两个绝招,大家想不想学?生:想。
师:第一招:读的再慢一点儿;第二招:读的声音再轻一点儿。听清楚没有?生:听清楚了。
师:我读最后一句你们听听,大家看着我,不要看书,看我怎么读的。(师范读)慢了吧(生答:慢了),轻了吧(生答:轻了),那条龙就活了吧(生答:活啦)!(笑声)咱们都能把它读活。拿起书来,试试!生:(齐读课文)。
师:读的美极了,太美了!赵州桥美不美──?
这么美,我们应该把他记住了,试试。(生背)
除了书上描写的这几种形态各异的龙以外,栏板上还会有怎样的龙?
3、上下联系,整合课文。
同学们,赵州桥的游览到这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选择赵州桥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两个特点,用不但而且连起来说一说。
理解: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是啊,这句话给老师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就在我们的文章中,找出来,读一度读。(生读
)它不但写出了桥的两个特点,他在文中还是一个特殊的句子,前半句是讲的上文的内容,后半句是讲的下文的内容,这种句子,我们叫他过渡句。(生写:过渡句)
他的作用是什么呢?(总结上文,引起下文)用一个词叫做承上启下(生写)
4、结束课文
今天,我们游览了这座世界闻名的的赵州桥,你想说点什么吗?
对于建造了这样了不起的起桥的古代劳动人民,你又想说些什么呢?(齐读最后一段)
三、延伸拓展,深入实践
是啊,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无穷无尽的,你们看,这些就是我们今天的设计师设计建造的一座座现代化大桥。(幻灯)
同学们,看完这些大桥,你一定也想当一名设计师,请你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一座新式的桥,爱画的同学画出平面图,爱写的同学写出你的设计特点。
-
更多精彩的赵州桥教案,欢迎继续浏览:赵州桥教案
本文来源:http://www.9988a.com/zonghe/5206.html